赵运熹律师:18786619611


律师团队

法律咨询

    诉讼部

    赵运熹律师:18786619611

    工作时间:9:00-20:00

    业务范围:民商案件、刑事案件

    律所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MAX-D座6层18号

     

汽车“无人驾驶”高速飙车法律问题分析

发布日期:2023-11-29

法律咨询请拨:187-8661-9611(微信同号),找寻贵阳赵运熹律师,解答您的法律困惑!
 
情况介绍

7月19日,一段“理想汽车高速公路无人驾驶”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一辆理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小时的车速行驶,但主驾位竟然空无一人,方向盘上插着一瓶饮料,副驾驶位的屏幕上还播放着电视剧。目前交警已经介入调查。

理想汽车回应称,系驾驶人绕过系统的监测,或在系统警告至缓退期间进行一系列危险的操作。这是理想汽车坚决杜绝的,现阶段仍然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法律问题解析
在对该驾驶行为是否违法进行分析前,我们应首先了解汽车自动化驾驶的等级划分。

驾驶自动化等级划分

我国于2021年8月20日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并于2022年03月0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针对汽车驾驶自动化设定的国家标准。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条件限制,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至5级。在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中,驾驶员的角色向乘客转变。

其中,0级为应急辅助,车辆横向及纵向运动控制均由驾驶员完成。1级为部分驾驶辅助,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能够持续地执行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除上述功能外,还具备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在0级至2级自动驾驶中,监测路况并做出反应的任务都由驾驶员和系统共同完成,并需要驾驶员接管动态驾驶任务。

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用户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

4级高度自动驾驶和5级完全自动驾驶的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能够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当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若乘客无响应,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在4级和5级自动驾驶中,驾驶员完全转变为乘客的角色,车辆甚至可以不再装备驾驶座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带有的大多是驾驶辅助或组合驾驶辅助,即0-2级的自动化驾驶,只能用以辅助人类驾驶,不能替代人类驾驶员完全掌控车辆。


该驾驶行为违法吗?
 

违法,并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这段视频所涉及的汽车产品搭载的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即该汽车需有人类驾驶员驾驶,其自动驾驶功能只是用以辅助人类驾驶,不能替代人类驾驶员完全掌控车辆。而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规,均要求机动车由合格的驾驶人驾驶,行车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视频中,对于非完全自动驾驶车辆,驾驶位上没有人类驾驶员,显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并且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该车车主系以瓶装水等替代品“蒙骗”车辆的测试系统,这种故意行为的违法性显而易见。

此外,视频中所采取的危险驾驶行为还可能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该罪的特征是使用非常危险的方式,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不必产生危害后果即可构成犯罪。在高速公路上对于应配备驾驶员的车辆采用“无人驾驶”并且飙至120码,其驾驶行为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公私财物安全,可能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同样,饮酒后坐在驾驶位上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在非完全自动驾驶(即完全代替人类驾驶员完全掌控车辆)情况下,依然要适用现行的交通法规和刑事法律体系,对于驾驶员可以依法追究其酒驾、醉驾的刑事法律责任。

法条链接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03 总结

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又是人工智能领域绕不开的话题。从目前来看,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区分为有驾驶员和无驾驶员的两种情况。有驾驶员的情况下,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就要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相关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标准,根据权利义务相适应的原则进行规定。自动驾驶车辆已具备上路和使用的条件,然而在法律规范方面却极为空缺,深圳市于2022年06月30日发布了我国首个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该法规于2022年8月1日正式实施。未来,我国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出行提供法律保障。

文来源:网络
图来源:网络

 



 

法律咨询请拨:187-8661-9611(微信同号),找寻贵阳赵运熹律师,解答您的法律困惑!
 
律所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MAX•C座19层24号(贵州金融城华夏银行背后)

 

法律防范风险,服务创造价值!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1571号

黔ICP备18009161号-7